目前分類:漫步雪梨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趁著 School Holidays到 Dubbo與 Orange遊玩,回程想起很久沒聽到藍山 Zig Zag Railway蒸汽火車的消息,上網查看,才知道在 2013年十月的藍山森林大火,把大部分的 Zig Zag Railway的沿線鐵軌,車站,機房,還有很多火車頭與車廂都燒毀了。不過,在眾人的努力之下,令人懷念的 Zig Zag Railway將重新與大家見面。詳情可以參考 Zig Zag Railway官網 ,以及追蹤臉書專頁

原本在回程雪梨的時候到 Clarence車站,也就是 Zig Zag Railway的起點看看修復的情形,但是時間不湊巧,經過的時候已經快天黑了,為了趕路,無法停下來。距離上次去搭 Zig Zag Railway已經十年了,我曾經在以前部落格寫過遊記,那是一個十分特別的經驗,當時奔上藍山的目的並不是搭蒸汽火車,而是想上山賞雪。藍山的海拔雖然不高,最高點的城鎮 Oberon大約 1500公尺左右,但是冬天只要水氣足夠,整個藍山幾乎都有下雪的機會,只是雪量不會很大,時間也不會太長,然而,唯一一次搭乘 Zig Zag Railway的經驗,卻讓我們碰上難得的大風雪。

-- 節錄十年前的文章

在 Oberon吃早餐時,跟老闆娘聊到下雪的事,老闆娘說,當天晚上會有二十年來最大的風雪,不過我們是沒機會看到了,在 Playground堆堆小雪人已經讓我們心滿意足了。

因為時間還早,也不急著趕回雪梨,可愛張的表現也不錯,於是我們決定去搭 Zig Zag蒸汽火車。Zig Zag steam train在藍山也算是很有名的景點,是一條很古老的火車線,興建於 1860年代,一直到現在都還在營運,只是從當時的運輸木材,變成現在的觀光用途。尤其是湯瑪士小火車風靡全球之際,Zig Zag蒸汽火車也靠這個打廣告,來搭車的幾乎都是爸媽帶小孩來,就是要聽那一聲「Chu chu」。

火車站裡的一個角落,全部都是湯瑪士周邊商品跟玩具。
P1040345.JPG

Zig Zag train的行程有好幾種,除了蒸汽火車,還有 Vine Train,我們搭的是 steam train,一趟行程一個半小時,票價是大人 $25,五歲以下孩童免費,其實還挺划算的。

月台很樸實,火車車廂也很復古。

文章標籤

ozform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照片來源: VisitNSW.com

今年端午節最大的交通新聞,應該就是蘇花公路中斷,造就史上最多人同步環島。每次看到蘇花公路因為落石坍方封路的新聞,我就會想到位於雪梨南方 Grand Pacific Drive公路上,這座絕美的 Sea Cliff Bridge,沿途景致也不輸蘇花公路。Sea Cliff Bridge在 2005年底通車,在那之前,也有著經常因雨中斷的慘痛過往,以下,就是她誕生的故事(註一)。

2002年七月,公路交通局 Roads and Traffic Authority (RTA)宣布 Lawrence Hargrave Drive封路六星期清理落石與鬆動的石塊,這次封路之後,事情開始有了重大改變。2002年底,RTA認為濕滑天氣讓這條路暴露在危險的狀況下,於是設下了規定,當雨量超過 25公厘,就必須封路,並且在路段的前後設置柵欄,禁止用路人通行。

2002年底到 2003年六月間,因雨封路不下十次,每次都長達數天。2003年中,交通部長 Carl Scully宣布封路兩年半,政府要做出解決方案,這個消息一出來,對於封路南端的商家是極大的震撼,之前每次封路都造成相當大的金錢損失,再開通時,商家不是倒閉,就是轉手。

對於有小孩在另一端上學的家長來說,封路等於是要他們潛水 900公尺才能到學校。此外,這也意味著從雪梨到臥龍崗(Wollongong)的自行車道必須中斷幾年,騎到封路北端的 Stanwell Tops就得回頭。

2005年12月,對於 Lawrence Hargrave Drive封路的憤怒,終於轉化成對 Sea cliff Bridge開通的興奮期待。女學生 Makenzie Russell贏得新橋的命名比賽,一同與新南威爾斯州長 Morris Iemma在 12月11日剪綵,宣告開通,接著,一萬個民眾,開心地從北端步行到南端。12月12日星期天,正式通車,其實,星期六晚上,就有不少當地居民等不及開車通過了。

此後,無數用路人行駛過這條橋,當地居民,遊客,還有許多專程來拍廣告的人,十多年後,這條橋依然是汽車,或是任何產品廣告的熱門首選。

故事說完了,談點數字吧! Sea Cliff Bridge造價五千兩百萬澳幣(註二),通車帶來的經濟效益,無價。我之所以會從蘇花公路聯想到 Grand Pacific Drive,因為她們在地理條件上有相似點,第一,都面向太平洋,沿途風景優美,第二,經常下雨有落石,第三,對外沒有第二條替代道路,但鐵路就在旁邊,第四,往北有大都會區(台北,雪梨),往南有主要都市(花蓮,臥龍崗)。不過,嚴格來說,蘇花公路的情勢嚴峻許多,相對危險路段也長很多,不像 Grand Pacific Drive就只有這段有問題而已。

當我還住在台灣時,也很喜歡往花蓮跑,自然景致與悠閒步調,是吸引我前往的主因。至於交通方式,幾乎都是搭火車,然後再到花蓮租車,以前還搭過飛機,印象中,我從來沒開車走過蘇花公路。十多年前,蘇花高倡議聲浪剛起時,我也問過當地人,都是贊成與強烈要求,我這台北人還傻傻地問,會不會壞了花蓮的好山好水,當地朋友說,花蓮地理位置就是孤島,不如台東還可以接南迴,蘇花一斷,幾乎就動彈不得,這種苦,你們台北人不會懂的。的確,台北人從來沒有站在花蓮人的立場考量,當年的我就是這樣。後來,返台度假期間,也去了花東,一如十幾年前一樣,火車一票難求,對照雪梨飛台北,雖然航程九小時,除了直飛,總還有各家航空轉機能搭配,台北花蓮,往返的難度居然不相上下,同在一個島嶼上,為何回家的路,會如此相對漫長。

ozform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雪梨天后宮? 沒錯,就是媽祖廟,位在雪梨西南區的 Canley Vale,身為媽祖的信徒,我們家一年都會去個幾次,通常在三節前後,來澳十年,去參拜的次數也數不清了。這個周末,剛好我和我們家哥哥都因為腳受傷掛免戰牌,被物理治療師要求兩個星期不得運動,原本周末的球賽也不用參加了。其實最近除了運動傷害,哥哥在新學校也不是過得很順心,所以就名正言順地來拜拜了。

關於雪梨媽祖廟的由來,很久以前曾寫一篇部落格稍微介紹過,那是遙遠的 2008年底,我們家妹妹剛出生的時候,底下是舊文重貼

這星期,小可愛張已經取好了中文名字,跟哥哥只差一個字。根據高人指點,小可愛張跟哥哥一樣,要給媽祖做契子,保佑平安長大。可愛張是在台北慈聖宮拜媽祖做契子,可是我們在雪梨,怎麼辦呢?其實雪梨也有媽祖廟,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吧!其實我們也是偶然在中文報紙上看到得知的。雪梨天后宮位於西南邊的 Canley Vale,建立於 1991年。Canley Vale旁邊就是 Cabramatta,雪梨的越南城,來到這裡跟到了東南亞一樣,因為都是越南或是棉寮的移民。1970年代,澳洲政府收容了很多越南難民,將他們安置在 Cabramatta附近。其實媽祖也是東南亞一代眾多華人的信仰,所以當這些越南移民來到澳洲後,為了感念媽祖保佑他們平安來到這個新天地,於是發願在此建立一座媽祖廟,這就是雪梨天后宮的由來。更重要的一點,這裡的媽祖可是從台北關渡迎過來的。也為了感謝媽祖保佑我們一家,平安在雪梨生活,可愛張快樂長大,小可愛張出生,我們當然要來拜拜向媽祖答謝。於是我們開了約四五十公里的路程,帶了些水果,表示謝意。媽祖廟蓋在商場二樓,外觀跟台灣常見的廟宇一樣。整座廟裡,除了媽祖娘娘,還有觀世音菩薩,關勝帝君,土地公,財神爺,太歲君跟虎爺。天后宮的匾額,寫著「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吉日」,提字人是章孝嚴(當時應該是外交部長)。其實 Canley Vale我們來過好幾次了,來這裡吃道地越南菜,卻不知道媽祖廟就在隔壁,真是失敬。拜拜完,當然是吃越南菜囉,吃得不亦樂乎,回家路上,大小可愛張都呼呼大睡呢!

其實媽祖廟距離我們家其實不算近,大約四十公里,開車不塞車也要五十分鐘左右,但以前很喜歡跟朋友相約來隔壁的 Cabramatta吃飲茶,然後逛街,喝杯甘蔗汁,買個越式法國麵包或點心,當作周末出遊,打牙祭的好去處。這次來,主要目的就真的是拜拜了,星期六早上,當妹妹的球賽結束後,我們就驅車前來。

前面就文章有提到,媽祖廟在二樓,照片的視角很明顯了。

20170527_030152447_iOS.jpg
這是從樓下停車場往上看,天后宮(TIEN HAU TEMPLE)的字樣已經斑駁了

雖說是媽祖廟,觀世音普薩原本就是佛教或傳統民間信仰的重心,多數廟宇都會立像膜拜。以我自己的信仰經驗,家裡在拜拜時,都會說請菩薩保佑,或許意指神明,或許意指觀世音普薩,在多神信仰的佛道教裡,觀世音菩薩就是普渡眾生的象徵,而媽祖娘娘,又更像庇蔭子孫的祖先一般,親切地照應我們的寄託。

20170527_031943858_iOS.jpg
觀世音菩薩的立像就在廟的正殿前方

文章標籤

ozform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雪梨是個美麗城市,歌劇院,港灣大橋,壯闊的雪梨港,幾乎是澳洲的代名詞。雪梨的美當然不只限於觀光景點,深度的街道探索才能細細品味,但是雪梨腹地遼闊,要走遍是不可能的任務吧!在搜尋資料的偶然間,發現了這一個網站,Walk Sydney Streets,一位名叫 Alan Waddell的老先生,從 2003年到 2008年九月,在94歲高齡結束人生旅程之前,每天不間斷地,走遍雪梨 291區的每一條街道,拍下 2900多張照片,紀錄漫步街頭的動人時刻。

Alan Waddell  

照片來源:Walk Sydney Streets

網站裡的照片內容非常豐富,分類也很詳細,也有文字說明拍下照片當時的情境與想法。瀏覽這個網站就像探尋寶物一般,驚喜不斷,如果曾在雪梨旅遊,或者居住,更讓人回味不斷。

Alan也分享了他在 2007年接受專訪的內容,介紹關於走遍雪梨街頭的緣起與感想,我節錄其中部份讓大家參考

When did you start walking? 您何時開始的?

My wife, Marjorie, and I did short bush walks together for some years before her health failed. I started walking the suburbs in January 2003 在我妻子 Marjorie身體健康還沒變差,我們一起散步了好幾年。我自己是從 2003年一月開始走。


What gave you the idea to walk suburbs? 什麼念頭讓你想走遍雪梨?

When my wife of 60 years died in November 2002, I knew that I had to somehow keep going. I started walking some streets in my home suburb, but soon found this a little boring and switched to neighbouring suburbs. It just grew from there. 我太太在 2002年 11月過世,我知道我必須走下去。我開始在家附近的街道走,但很快覺得無趣,就改到附近郊區走,就這麼開始了。

文章標籤

ozform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