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澳式生活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你一定聽過這樣的說法,上班族想致富,從戒咖啡開始,原本每天一杯特大杯星巴克那提 NT$150,省下來,20年後,你就有一百萬存款,可以拿來投資,邁向財富自由。講到這裡,接下來的話術不外乎是如何實踐財務紀律,選擇投資標的等等。聽起來很誘人,但是,有多少人做得到?每天進辦公室前的那一杯咖啡,是很多人一天工作開始的儀式,讓腦袋清醒,思緒暢通,濃縮咖啡的香氣,搭配滑順細緻的奶泡,滑過喉嚨的一剎那,感覺自己是幸福的,藍色憂鬱可以被暫時忘卻,這時候,誰還在乎那 20年的第一桶金。

沒錯,這就是「小確幸」,或說,Little Luxury

類似的專家建言,澳洲也有,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酪梨吐司( avocado smashed on toast )。smashed avocado toastie 算是澳洲的經典早餐,在烤得酥脆的穀類吐司上,塗上壓碎調味過的酪梨,十分受到年輕人,尤其是講究品味的雅痞族群歡迎。2016年底,專欄作家 Bernard Salt寫了篇文章,批評年輕人不該把錢花在一份澳幣 $22的酪梨吐司加起司, 應該存起來買房子。2017年,澳洲建商 Tim Gurner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提出類似論點,他建議年輕人,不要把錢花在一份澳幣 $19酪梨吐司 (smashed avocado) 跟一杯 $4的咖啡,存起來,這樣才有機會買下自己的第一間房。結果這建議完全不被買單,許多人說他不了解年輕人當今的困境,居然要他們把錢存起來買建商蓋得貴森森的房子。酪梨吐司發美味好吃,但是單價比起其他口味的烤吐司高,對許多人來說,吃酪梨吐司當早餐,是高貴不貴的享受,如今卻被有錢人當作是浪費的象徵,買不起房子的罪魁禍首,簡直豈有此理。

不管是台幣 $150的拿鐵,還是澳幣 $22的酪梨吐司,雖然貴了一點,但至少要消費得起並不難,當然還能給人們極大的滿足感,如此小確幸,何罪之有?

關於小確幸,就來說說我自己。從小我很愛喝牛奶,但是個子卻很矮,不過天氣熱時,喝下一大杯冰牛奶,非常過癮。搬來澳洲以後,乳製品更多選擇,品質又好,我可以喝個痛快,但是,不知從何時開始,我每喝鮮奶必定拉肚子,喝拿鐵或是卡布奇諾也拉,原來隨著年紀增長,體質改變,我得了乳醣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體內裡缺乏分解乳醣的乳醣酶,乳醣直接經小腸進入大腸,接著因腸菌而發酵,產生酸性物質與氣體,造成腹痛、水瀉、脹氣,翻譯成白話,就是一喝牛奶就烙賽,就算不喝牛奶,咖啡裡的牛奶也碰不得,所以我幾乎不碰拿鐵或是卡布奇諾,含奶量高的甜點也是。大概過去十年,喝咖啡我都只能點 long black,朋友以為我很有品味只喝黑咖啡,其實我是有苦衷的啊!

老是喝 espresso或者 long black,真的挺無聊的,我又很想念香醇奶泡的滋味,所以就改喝豆奶(soy milk)或杏仁奶(almond milk),絕大部分的澳洲咖啡店都有提供這種選項,有的會加收一點錢,例如澳幣五毛錢,差不多台幣十元,一開始會很不習慣豆奶配咖啡,久了,還挺喜歡這樣的風味。

逛超市買牛奶的時候,通常我家就是一桶 3L A2全脂給小孩,一桶 2L A2低脂給老婆,我自己挑 1L豆奶或杏仁奶,前陣子,無意間多逗留在牛奶架前面,發現有些牛奶包裝上多印了些小字 lactose free,這不是無乳糖的意思嗎? 那我就可以喝了啊! 多看幾眼,架上選擇還不少,甚至有巧可力口味。我買了一瓶回家嘗試,第一口,哇,好懷念的鮮奶口味啊! 我超過十年沒這樣大口喝鮮奶了,依舊香濃滑順,不過,怎麼那麼甜? 上網查一下資料,原來廠商在鮮奶裡加了乳醣酶,把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就能夠直接吸收了。這實在是太完美了,乳糖不耐症的救星,從此以後,我在家裡冰箱一定有我自己一瓶無乳糖鮮乳,甚至在辦公室也擺上一瓶,最近天氣轉熱,口渴想讓身體降溫時,以往我就喝茶或冰滴咖啡,或者直接來瓶冰啤酒,現在我又有喝冰鮮奶的選擇,感覺像是回到青少年時代。

20190817_081939597_iOS.jpg
超市架上的無乳糖全脂牛奶 lactose free full cream milk

今天是星期六,一早七點我就陪兒子去棒球場打工,整理場地,迎接早上社區棒球賽總共六場賽事。八點多,場地整理完畢,兒子去站九點比賽的裁判,我自己帶女兒的球隊,九點半要到 batting cage用投球機做打擊練習,這段空檔,本來打算跟球場福利社買 sausage roll墊肚子,我發現身上沒有現金,只好走到附近加油站領錢,但是居然沒有提款機,我只好走回來,在球場旁邊的藝廊咖啡廳,吃份早餐,刷卡付帳。

文章標籤

ozform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次回台灣跟老同事聚餐,都會聊到澳式英語口音這個話題,辨識度最高的就是 data,澳洲人念"搭塔",台灣人走美式英文念"ㄉㄟ塔"。因為我一直在資料庫(database)領域工作,幾乎每天都會用到這個字,本來習慣的美式口音,沒幾個月就完全變成澳洲口音了。

網路上有很多美式 vs 澳式英文的影片,這一部是前陣子點閱率很高,電影 The Kissing Booth女男主角 Joey King與 Jacob Elordi拍攝的短片,看看差別在哪裡

1. truck vs. ute
雖然說是卡車 truck,不過照片看起來比較像是在說皮卡 pick-up。澳洲人用 ute這個字,是從 utility衍生過來的,因為這種卡車是多功能,平常載貨,假日則是開去野外翻山越嶺,上山下海休閒用。很多人買來當營業用可抵稅,但是球賽的時候,停車場滿滿都是這種車,國稅局官員還放話說要嚴查,但也是不了了之。順道一提,ute可是常常在澳洲汽車銷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喔

2. french kiss vs pashing
「喇舌」的英文,Joey說美式英文的另一個說法是 making out,不過就不只是親嘴而已,從一壘奔回本壘都可以用。

3. flip-flops vs. thong
夾腳拖,澳洲人的最愛,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有人在穿 thong,我還真的不知道美式英文該怎麼說

4. eraser vs. rubber

文章標籤

ozform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也愛聖誕節經典電影 Love Actually,一定很熟悉 Mark用字卡對 Juliet告白的橋段(註七)。今年,澳洲聯邦警察 Australian Federal Police,也模仿這個橋段,對大眾宣示他們的承諾。這部短片,目前在網路上很火紅喔

以下是我的全文翻譯
Relax, I'm not a stripper 放輕鬆,我不是脫衣舞郎(註一)
With any luck, by next year 運氣好的話,明年 ...
We'll be seeing more of these 我們會看到更多
(澳洲警察的搞笑照片,裝扮成無尾熊,聖誕老公公,警犬變麋鹿)
And less of this 少一些 ...
(違規拖吊,查獲毒品)
But for now, let us say 現在,讓我們說 ...

文章標籤

ozform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這個標題,不用覺得太訝異。去年,澳洲麥當勞推出廣告,宣稱自己是澳洲最受歡迎(popular)的咖啡師手沖咖啡(barista made coffee),這對澳洲廣大的咖啡愛好者來說,似乎是不太能接受的答案,很多咖啡行家(snob)對麥當勞這樣的宣稱很不滿意,大肆批評。麥當勞並沒有急著回應,而是向澳洲統計局(ABS)提出查詢,來證明 McCafe是最多數人的選擇(preferred choice)。統計資料顯示,McCafe的確在銷量上,是賣出澳洲最多數量的手沖咖啡,最受歡迎也隱含多數消費者的偏好,這確實表示麥當勞是多數人的選擇 “Whilst it may be the highest selling in terms of volume, most popular implies customer preference of a majority of barista made coffees had been completed and McDonald’s is the preferred choice”

undefined

這樣的回答,當然很多人不滿意,最大的爭論點在於,賣得數量多,並不等同最受歡迎,那只是因為最方便而已。為此,麥當勞還提出滿滿三頁的回答,搬出劍橋字典(The Cambridge English Dictionary)跟偉氏字典(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中對於 popular的定義,除了喜好之外,都分別提到了 supported by many people,suitable to the majority,以數量為概念的說法。因此 ABS也很直接了當地以銷量最高為判斷依據,直接結案,不認為麥當勞有不實廣告之嫌。(註一)

我自己也認為 McCafe的咖啡並不差,但是澳洲真的有太多更好的選擇,只能說澳洲人被隨處可得的好咖啡給慣壞胃口了,就連國際連鎖 Starbuck,在澳洲也是被打得鎩羽而歸,原因可以參考這一篇 "為何澳洲人不愛星巴克"。墨爾本還被 CNN評為世界咖啡之都第二名(註二),不過我的個人意見是雪梨也不惶多讓。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澳洲,只要是大城市(urban area),到處都能喝到好咖啡,但是離開了城市,就不一定有這麼幸運了,踩到地雷的機率很高,這說法我基本上是同意的,並不是說到了偏遠地區就沒有好咖啡喝,而是澳洲城鄉差距大,離開大城市,鄉間餐廳,不一定有專業義式咖啡機,也不一定隨時都能買到好豆子,更別說有專門的烘培師了,拿墨爾本雪梨的標準去評判地區性的咖啡廳,其實也不一定公平,換句話說,McCafe反而有可能因為統一供貨,比較容易喝到品質穩定的咖啡。

個人意見,同不同意,見仁見智囉

註一: Maccas crushes coffee snobs in reply to advertising complaint
註二: 8 of the world's best cities for coffee


文章標籤

ozform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澳洲麥當勞最近推出了一個很溫馨的廣告,描述一個爸爸在夜裡開車到麥當勞得來速點咖啡,沒在點餐對講機停下來卻一直繞圈圈,講了兩次店員都聽不清楚他要點甚麼,仔細看才發現,原來車上有熟睡的小寶寶,點餐店員也很配合,透過對講機確認點 strong skim latte,爸爸再次繞回窗口時確認要點中杯,點餐員忘了問要不要加糖,趕快寫在紙上貼近窗口給爸爸看,當他再次繞回來,確認要加一匙糖。咖啡師迅速做好咖啡,爸爸又繞回窗口,拿出信用卡感應結帳,最後在取餐窗口拿了咖啡,完成任務。

因為影片裡的爸爸講話很小聲,我重看了好幾遍,也看出一些澳洲特色,跟大家分享。

1. 消夜選擇:澳洲不像台灣,想吃消夜,走到巷口超商或鹹酥雞攤,或者直接去夜市,在澳洲,三更半夜想吃東西,真的只有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可以選,也不是到處可見,但大一點的城鎮總是會有,或者大學附近。影片裡爸爸夜裡開車出來買咖啡,絕對不是因為想吃消夜,為人父母的都知道,很多小小孩不肯睡,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上車,開出去繞,而且還得慢慢開,不能停下來,一停,寶寶馬上就醒了,這也是影片裡爸爸在得來速繞個不停的原因。

2. 點咖啡:澳洲人的咖啡選擇跟台灣習慣的不太一樣,特有的 short black, long black, flat white等等,會讓人一頭霧水。影片裡的爸爸一開始說 "Hi, can I have a strong skim ...",第二次說 "strong skim latte please",latte拿鐵大家都知道,skim表示要低脂牛奶,strong指的是 extra espresso,濃一點的意思。再繞回來時店員跟他確認 skim latte,他回答 "yes medium please",澳洲咖啡size分大中小 large/medium/small,或者一般跟大杯 regular/large,自備杯子的也可以直接說裝滿 fill up。店員忘了問要不要加糖,所以寫了張紙 "Sugar?",爸爸回答 "One sugar, thanks",糖直接加在杯裡,沖入咖啡,的確比之後自行加好喝。澳洲人愛縮寫,點 cappuccino時通常就說 cap,低脂卡布奇諾就說 skim cap,有乳糖不耐症的要改用豆奶,就說 soy cap。在澳洲點咖啡可以參考這張

3. 說謝謝:澳洲人也是很有禮貌的,點餐都會用請跟謝謝,影片裡爸爸至少說了三次謝謝,"thanks", "thank you", "thank you so much" 都有。澳洲人表示謝意會比大拇指,做"讚"的手勢,爸爸也比了兩次,一次回答 "one sugar"時,另一次在拿了咖啡,離開得來速,手伸出車窗外,跟店員致謝。

4. 付錢:澳洲人出門不一定要帶現金,有張信用卡就行,消費一百塊以下,嗶一下(pay pass)就好,如果手機上有 pay tag,或者 apple pay,whatever pay,在麥當勞都可以付。澳洲信用卡通行無阻,用 bank card/debit card也行,誰說要支付寶才先進。

我在台灣很少上麥當勞,在澳洲,還挺常去的,尤其是長途旅行,看到麥當勞就像看到好朋友一樣,覺得好親切。至於咖啡,McCafe雖比不上眾多特色咖啡店,但也算有一定水準。

睡不著嗎? 開車去 Maccas(註一)買杯 strong skim latte吧!

註一: 澳洲人叫麥當勞 Maccas,又是澳式縮寫

文章標籤

ozform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短片 "How to speak Australian : Abbreviate Everything" 應該很多人都看過了,教大家如何說澳式英文,很簡單,什麼都縮寫就對了,有時候會縮到讓人一頭霧水,昨天,我在辦公室就遇到這樣的事。

我在工作上有一個行銷系統快要上線了,卻在臨門一腳的前夕,測試者發現問題,然後一連串的 email殺來殺去。我找出了原因,跟協力廠商電話會議溝通了之後,認為是當初資料結構設計上考慮不周,只要改動一個資料表(Table)的主鍵(Primary Key)應該就能解決。當然,我們需要測試,所以我打電話給在墨爾本的 DBA,解釋來龍去脈之後,請他做必要的更動。

突然,他問了我一個問題

DBA: "What is resi customer? Why are those marketing guys keep saying that? I've never heard that before."
我: "Err... resi means residential, we have residential and business customers in TV services."
DBA: "That's it?"
我: "Yes, simple as that."
DBA: "Why no one tells that? We have been running this project for several months. Why not just say residential instead?"
我: "You know, Australian always make long words short."

文章標籤

ozform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